你打过槐籽吗?小时候,我们经常和大人一起打槐籽,卖钱,每斤槐籽卖不少钱呢。
冬春打槐籽挣零花钱。寒冬时节,光秃秃的田野里除了树已无他物,但放学后和星期天我们这些拾草剜菜的孩子还要到野外捡拾树枝等,因收获很少。被风吹得“哗哗”声响的刺槐树冠枝条上黑色种籽扁荚吸引了我们的眼光,洋槐树上挂满已风干的串串种荚。抈树枝生产队不让,但打槐荚没人管,而槐树种还可卖钱。
每年春季都搞植树造林绿化河山活动,为搞好春天植树,需提前育苗,政府安排供销社采购站收购洋槐种。打槐籽既为育苗提供了种子,还可挣零花钱,槐荚皮还是很好的烧火柴草,可谓一石三鸟。于是,每年冬春时节打槐籽荚便成了我们必干的事。
像捋槐花一样,我们由近及远,先摘沟壑半坡上用手就能够着的,摘没有了就在家里找根细竿子用八号铁丝圈个U形弯钩或找节带丫叉的树枝,紧紧绑在竿尖上。在树下举起杆子,把弯钩或丫叉对准结有种荚的细枝,将其卡在丫空中,然后一转杆子,冬季的枝条比较干脆,带种荚的细枝一拧就断,一串串种荚就落到地上;因种荚带有一截细枝,比较散蓬,需用网包盛装。我们将打的满地的种荚一会就拾满网包,然后肩扛背驮的拿回家,倒在院子的墙角堆着,攒多了就在院子里摊开,大人帮着用木棍敲砸,将荚皮砸碎,大米粒般大、干硬的黑种子落在碎皮下。
我们先用手将碎荚皮划拉到一边,再用笤帚把种粒和荚碎末扫在一起,母亲用簸箕一次一次的将其扇净,把干硬的黑种装到袋子里攥存,待数量一定后我就拿到采购站卖。
摘了砸,砸了卖,此动作持续很长一段时间,周而往复。
低矮树上的摘没了,用长杆能够着的抈光了,再剩下的就是树梢和高树上的了,我们“越是艰险越向前”,本着“颗粒归仓”的精神,难舍最后一粒。
爬树既要有技巧,又要有胆量,尤其是洋槐树,枝子上那些锋利的棘刺随时都会让你受伤流血,被刺扎手是常事,粗糙的树皮也会把攀爬者的衣裤挂碎、手腿被摩扎出血,可以说是少皮没毛;最危险的是爬上去站在树干上时,大风把树头吹得来回晃动,让人难以自持平衡也随树晃动,要将身体背依树干,一条腿紧蹬歪斜的粗枝,两手还要抱着杆子或敲打或叉拧槐荚。那时孩子胆大,多是从这些危险的活动中练就的。
虽然有时候被洋槐刺扎一下,但我们也不哭,大人会用针把刺挑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