洋槐和刺槐这是两个品种吗?不是的,这是一个品种,洋槐也叫作刺槐,刺槐也叫作洋槐,有的人爱叫洋槐,有的人爱叫刺槐,我感觉还是叫刺槐的人多,好像是上面长刺的原因吧。
刺槐又名洋槐,本是19世纪末从国外引进的树种。不过,由于其现在广泛分布于城乡之间,且一般都称作“刺槐”而非“洋槐”,所以有不少朋友在潜意识当中都已经把它视为“本土树种”。
在胶东半岛,刺槐树一般是四月发芽,五月开花(根据地形、海陆位置的不同而略有差异)。相对而言,以往大家对刺槐花关注的比较多(因为它不仅好看,同时也被视为一种可口的食材),而对刺槐芽留意的比较少。接下来这组图片,就带大家重点看看刺槐树发芽时的场景,同时穿插介绍一些关于刺槐树的小知识。
1、刺槐与国槐(本土树种)最明显的区别,就在于前者的树枝上生长有“刺”,刺槐这个名字也是由此而来。
在胶东乡村,可以看到很多树龄百年以上、树干相当粗的老国槐。而刺槐由于引进时间较短,暂时还没有听说所谓的“古树”,在山野丘陵上,它们常以第二张图片中的那种形状存在。别看其树干不算太粗,但根系却很发达。
2、刺槐最早引进国内的时间,有不同的说法。但最早引入山东的时间,却较为肯定。《山东省志》、《青岛市志》等史志资料,都记载为19世纪末、20世纪初由德国人引入青岛,然后扩展开来。
如《青岛市志》中说:“ 刺槐林,1898年后,德人首次从欧洲引入青岛,最初称洋槐……(现)已‘乡土化’,成为阔叶树种的优势树种。”
3、刺槐虽然引进时间不长,但发展速度相当快。根据《山东省志》的记载,山东省有林地的树种组成大致为:松类占40%,刺槐占 30 %,黑杨类占15%,侧柏占10%,其余为落叶松、栎类、白杨和泡桐,占5%。
也就是说,在山东省范围内,刺槐是仅次于松树的第二大树种。由于后者属于针叶林,因此不少资料中也会将刺槐称作本地最大的阔叶林树种。
比如,《青岛市志》中称:刺槐是青岛阔叶树种中造林面积最大、木材蓄积最多的一个树种。而《烟台市志》在表述中,也将刺槐紧排在松树之后,称:(烟台)境内主要树种为松类、刺槐、栎树、杨、 柳等。
4、刺槐不仅可以作为防护林和景观林,也有相当大的利用价值。除了上面提到的刺槐花食用之外,刺槐叶子和刺槐豆荚还可以加工为药材。在几十年之前,胶东乡村学校勤工俭学曾收过刺槐叶。由于树枝带刺,采摘刺槐叶也不是一个轻快活,相信不少朋友都有过被刺扎过的体会吧。
洋槐,在我苗圃种植的不少,都是六七八公分的,十公分的也有,今年春天栽的,长了一年帽了,有要洋槐的,联系我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