洋槐造林怎么管理,博野县大森林苗圃场为您讲讲:
洋槐造林管理技术 | |
第一:洋槐造林季节 最好选在3月初,树叶还没有开始萌动,最迟不宜超过4月份,宜在小雨或雨后湿润的阴天栽植。 | |
第二: 洋槐造林密度 刺槐的造林密度要比其它阔叶树种稍大些,因为刺槐成枝杈多 ,干形弯曲, 初植密度适当加大,能促进树高生长,培养优良干形。间苗的原则是:“适时间苗,留优去劣,分布均匀,合理定苗。株行距一般采用2 m×1 m,每亩种植330株为宜。 | |
第三:整地挖穴 在干旱河谷地区不良土壤气候条件下,合理的整地方法是改善土壤的水肥、 气、热状况,充分利用降水,减少土壤水分蒸发,提高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,促进苗木生长 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。一般在雨季末至翌年3月整地效果较好。这段时间内土层较湿润,气温不高,易于整地作业。同时整地后经数月的太阳烤晒,可改良土壤理化性质。整地可分为全垦、带状和块状3种方法。根据生产实践,本地采用鱼鳞坑整地,鱼鳞坑一般长为1~1.5 m,宽0.5~1 m,深30 cm以上。在山坡上横山等高挖半圆形的坑,先把表土放在一边,再用里切外垫的方法,将生土培在下边,围成半圆形的土石梗,土埂围成后,再将挖出的表土填入坑内,坑面水平或稍向内倾斜。 | |
第四: 栽植 栽植时小心放直,定植复土时应从四周侧向压紧,杜绝垂直下压容器苗,以防压散容器苗中的基质。浇完水后覆盖地膜,在地膜中间剪7~10 cm长的缝 隙,使苗木通过缝隙直入穴内,植后地膜上覆一层土,厚约2 cm,以避免地膜被风吹走,刮 坏。在进行植苗覆膜过程中,应做到地膜在植穴内形成锅底形,便于使水流向苗木根部附近的土壤内。 | |
洋槐 抚育管理 | |
刺槐造林后,要加强幼林抚育管理工作,俗话说“三分造七分管”。栽后要及时做好扩穴培土,抹芽,修枝等工作,每年进行1~2次。如果幼林干形弯曲或生长不良,可在早春进行平茬,使重生萌条,再在萌条中选健壮者保留一株。 | |
第一:松土除草 育苗地要保持土壤疏松和无杂草。在苗木生长前半期,每隔半月左右进行一次松土除草,在苗木生长后半期,每30天进行一次松土除草,一般在浇水后和雨后进行。 | |
第二:病虫害防治 幼苗病虫防治:刺槐小苗的病虫害有地蛆、象鼻虫、蚜虫、立枯病等。发现虫害可用40%氧化乐果乳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。对于立枯病,在发病初,用50%的代森铵300倍至400倍液喷洒,灭菌保苗。刺槐苗期易发生立枯病,当苗木出齐后每15d喷洒1次0.5-1%等量式波尔多液或喷洒1-2%硫酸亚铁药液进行防治。6-7月发生蚜虫危害,可用40%乐果0.05%的溶液喷洒防治。 | |
第三:割梢打叶 刺槐苗木生长速度快,枝叶茂密,对光照和通气条件要求高,而且苗木分化严重,生长发育快的大苗压抑周围苗木的生长。所以采取割梢打叶法抑制大苗,辅助小苗生长,使其均衡生长发育,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。割梢打叶在夏季幼苗生长旺盛枝叶繁茂时进行,一般从苗高60-70cm开始,以后每隔20天进行一次,8月中旬结束。要从垄两侧向上削枝叶,大苗多割,中等苗少割,小苗不割。割后苗高不矮于50cm。如苗木不太密,苗木分化不严重,可以不打叶。 | |
第四:浇水、追肥 出苗后要适时适量浇水,经常保持土壤湿润。宽甸地区全年可浇水3-5次。浇水要适量,刺槐怕涝,雨季要及时排水,防止苗木根系腐烂。苗期追肥一次,在7月上、中旬进行。每亩追施硫酸铵15-20kg,施肥后要浇一次水,7月下旬停止追肥和浇水,防止苗木徒长,影响苗木木质化。 |
洋槐造林技术就讲到这里了,你想了解更多知识,打电话咨询大森林苗圃郭场长。